“青磚小瓦馬頭墻,回廊掛落花格窗?!比舨皇鞘謾C上的定位顯示著上海閔行,人們還以為自己置身于古徽州的青石板路上了——前后是黑瓦白墻的徽派建筑,左右是精致細膩的木雕與石雕,旁側又有潺潺的小溪流淌聲,一切宛若夢境中的水墨畫。
不用去黃山,上海人在家門口也能欣賞到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——這個讓人產生美妙“錯覺”的地方,就位于上海市閔行區華漕鎮南華街的上?;崭?。
對上?;崭魅肃嵑曜5脑L談,就在這幢精美的古宅中進行著。我們聊到他初到上海闖蕩時的艱辛,聊到上?;崭木壠?,聊到了初心,聊到了更大的愿景。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新進程中,他期待有更多的佳話發生在這里。
曾欲打造上海西郊“百老匯”
安徽商報:這么大一個徽州古宅,幾乎完好無損地移到了上?!还苁钦l,第一次來這里,肯定會很好奇吧?
鄭宏祝:當然好奇。我覺得人們好奇的另一個主要原因,還是在于這幢宅子太精美,在于徽州古建筑在人們心中已經有了非常高的地位,在上海突然見到這樣的老宅子,會有點措手不及,驚奇驚喜,這是所有來到上?;崭娜说牡谝谎鄹惺?。
我有時候在屋里閑坐喝茶時,抬頭東看西看,也會恍惚,覺得很夢幻,外面是日新月異的新世界,熱熱鬧鬧,里面卻這么靜,像故鄉的晚上,能聽到各種聲音,天籟,但卻特別靜,就是這種感覺。
安徽商報:這樣的徽州老宅子在上海沒有第二座,你是怎么做到的?
鄭宏祝:這塊地我是20年前拿到的,有30多畝,先前是一家廢棄工廠的舊址,拿地前我跑來看了看,方方正正,開開朗朗,挨著南華街,后面就是蘇州河,有著大喧鬧中的小寧靜,我喜歡得不得了。
那個時候,這一塊已經是上海西郊的黃金地段了,地價漲得很快,拿到手后,這塊地,究竟要用來做什么?我開始認真考慮這個問題,但還沒想到要建上?;崭?。
安徽商報:聽說一開始有想法要把這里打造成現代藝術中心。
鄭宏祝:有過這想法,我拿到這塊地時,時任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副會長王錦珍,特地把我喊去,和我聊了很久,按王錦珍的想法,上海需要有一個類似于百老匯的地方,現在上海外國人這么多,他們需要有一個可以集中感受現代藝術尤其是文藝氣息的地方,而我手里的這塊地,用來打造成上海西郊“百老匯”,會非常好。
百老匯這個概念太大了,我做不了,但王副會長的話,引爆了一個核,啟發了我,我做不了百老匯,但我能沿著他提供的智慧,來做我想做、我能做的事。
也就在那段時間,上?;崭疀]見一磚一瓦,但它已經慢慢在我心里有了樣子,一天比一天清晰。
400多年的老房子“平移”至上海
安徽商報:為什么在你心里最初顯現出來的,是徽州古宅、徽州文化的樣子呢?
鄭宏祝:因為我是徽州人呀。我出生地在肥東,祖籍在歙縣鄭村,以前每年都會回歙縣祭祖。我們鄭氏家譜上記載著:明朝永樂年間,鄭氏即已在徽州歙縣聚族而居,當時的村子,住了鄭姓三千多人,祠堂、學堂、戲臺、譙樓,各種建筑制式一應俱全,在祠堂正中巨大的橫梁上,懸著明太祖朱元璋題寫的御筆賜封“江南第一家”,而刻在祠堂正廳側壁上的鄭氏家規,多達一百多條……
再說說我自己。我是1989年來上海打拼的,二十剛出頭,口袋里只有幾百塊錢,我從機電設備維修做起,幾乎全上海的工廠我都去過,跑遍了整個上海灘,有了資金后辦汽修廠,做生意的同時,利用業余時間讀書學習,拿到了澳門科技大學MBA學位——在上海,像我這樣打拼的安徽人,還有不少,我感覺我們能吃苦,做事認真,待人誠懇,積累了財富后會有更高的精神追求——這和過去的傳統徽商,在精神和氣質上是一脈相承的。
這塊地,究竟要用來做什么?那段時間,我一直在琢磨這個問題,“徽州”等于是顆種子,在我心里埋了多年,恰好就在這個時候發了芽。
安徽商報:這么一說,上?;崭跇嬎贾?,起點就很高了。
鄭宏祝:也沒有這么高。我當時想得很簡單:讓在上海的六七百萬安徽人能找到家的感覺。所以一開始主要是希望把這里打造成一個充滿徽州元素的地方。但很多事都是做著做著就變了,想法越來越多,膽子越來越大,有點剎不住。
為了設計上?;崭?,我先后換了數十位設計師,不斷修改圖紙,終于按照自己的想法設計出了上?;崭钠矫鎴D,親自監督工程的實施。
我專門跑了二三十次徽州,一趟趟造訪徽州古民居,實地掌握徽州建筑中的各種結構和營造法式,馬頭墻、冬瓜梁、文斗武斗、牛腿、雕花窗欞、磚雕、木雕、石雕,到后來,我都敢自夸自己是無師自通的徽州古建學家了,哈哈。
安徽商報: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,你竟然將一幢500多平方米的古民居原封不動地“平移”到了上海。
鄭宏祝:這是一幢明代的老房子,我找到它的時候,它已經破敗不堪,眼看就要倒掉了,我買下來,將每個建筑部件都拆下來,做上標記,裝了幾個集裝箱運回了上海,然后挖了一米多深的地基,將各部件修好,按原先繪下的圖紙一一復位,現在你看,它哪像是移來的呢,明明就是在這塊土地上生長了幾百年了,和周圍非常怡然自洽。
這幢老房子周圍的建筑,還是新建的,新砌出來的房子,有火氣,為了給房子去火,我在建筑用材及庭院布置上,不斷添進去真正的老物件,這些石礎、隔扇、石磨、搖床、水車,還有這雕花的床架、新安江青石,都是從皖南當地搜集來的,怎么說呢,好比春燕銜泥吧,太耗心血。
徽州古宅里的名流音樂會
安徽商報:但上?;崭植皇遣┪镳^,不是用來展示老物件和舊時光的,而是讓人行走坐臥的,它在審美之外還有原本就有的日常功能。
鄭宏祝:對,我是一定要讓人們走進來的,是住在里面、生活在里面的那種。在內心里,當然很寶貝這些老房子老物件,但又要有點不以為然,它只有和人每時每刻都在發生關系,它才是活的。
比如著名二胡演奏家馬曉暉,她第一次來時,就很震撼,說:這么大一個上海,這樣的地方是平生僅見。那一次,在朋友盛情邀請下,馬老師臨窗而坐,為嘉賓們拉了一曲《梁?!?,拉完后她說,這老房子回聲竟然這么好,完全是在劇院里演奏的感覺。
第二年,馬老師又來了,她還邀請了數位獲得過格萊美大獎的音樂家們,一起來到了上?;崭?,舉辦了一場小型音樂會,那一次就太熱鬧了,來自各界的嘉賓有一百多位,連二樓的閨房窗戶邊也擠滿了人,你想像一下,站在這精美的徽式古建筑里,聽著既民族又國際的名家名樂,是什么感覺?!這場雅集,成了上海灘的一段佳話。
安徽商報:人們對于徽文化的癡迷喜愛,是不是超出了你的想像?
鄭宏祝:是的,我的初心是讓安徽人找到家的感覺,但實際上,只要來過這里,不管天南海北的人,都會喜歡上徽州文化。
比如徽府大廳左手邊這幅長聯,它很特別,書家是著名書法家、金石篆刻家高式熊老先生。
老人第一次來到上?;崭?,已經90多歲了,他坐著輪椅,我推著他,一進進一間間地看。臨走時,他拉著我的手說,我要感謝你呀,你打造這個徽府太不容易了,你做了一件大好事,這是功德無量的,我要為徽府寫點什么,這樣吧,過幾天,你到我家里來,我當場給你寫。
過了幾天,我早早去了,老人興致特別好,慢條斯理喝茶,等我幫他磨好了墨,放下茶壺,提筆就寫,一寫就是兩個多鐘頭,清秀瘦勁的小篆,寫著:滄海日、赤城霞、峨眉雪、巫峽云、洞庭月、彭蠡煙、瀟湘雨、廣陵濤、廬山瀑布,合宇宙奇觀、繪吾齋壁;少陵詩、摩詰畫、左傳文、馬遷史、薛濤箋、右軍帖、南華經、相如賦、屈子離騷,收古今絕藝,置我山窗。
寫完,筆一放,仰頭大笑,說:知道這副對聯是誰作的嗎?鄧石如,真正的大家呀,你們安徽人,我最崇拜的就是他,這幅長聯我早就想寫了,但是太大了,根本沒地方放,上次去上?;崭?,我就知道找著地方了,我長這么大沒寫過這么大張的字,我太喜歡了,拿去吧,只有你們徽府能放下。
鄭宏祝(右)與書法名家高式熊
期待《黃山頌》從這里走向世界
安徽商報:這兩年里,上?;崭恢痹跀U容是嗎?
鄭宏祝:現在的上?;崭?,不僅僅展現徽文化,它包容并蓄,展示的是多元的文化。2018年,上海市旅游局公布首批50家“上海市區休閑好去處”,上?;崭裆嫌忻?,媒體這樣推薦它:上?;崭畵碛星昊张商厣ㄖ?,國內頂尖的音樂家、演奏家、畫家和一大批藝人先后來此進行才藝展示,多方面地弘揚中華傳統文化,它是徽派文化與海派文化融合而成的文化交流體驗基地,正打造成為傳承文化旅游教育為一體的核心產業基地。
現在呢,上?;崭衷黾恿撕芏辔幕瘍群?,比如我們開設了“安徽名人館”“安徽民俗博物館”“靈璧石館”“馬派皮影藝術館”……上?;崭疀]有成為上海西郊的百老匯,卻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交流平臺,這里有徽文化、海派文化,大家互相交融碰撞。
安徽商報:聽說你最愛的就是老宅子這方天井,拍過一組天井上方的天空,四季都不一樣。
鄭宏祝:我最喜歡喊朋友來上?;崭炔杩刺?,能養出飽滿的元氣。這方天井格外好,坐在客廳里,抬頭一望,是四四方方一塊天,四季都在這一方天里:有時候,是瓦藍瓦藍的那種純色,有時候,有白棉花一樣的云飄過去;下雨天,有雨落進來,滴在青石上。
我覺得徽州古宅的天井里,有人生觀、宇宙觀,我最喜歡下雪天,三五個好友聚在一起,一盆炭火燒的很旺,爐上的水開了,泡出一壺上等的黃山毛峰,大家圍爐而坐,要事也談,閑事也談,或者什么也不談……人處在此刻與彼刻之間、有我和無我之間,這是一種不可多得的人生體驗。
安徽商報:在上?;崭?,你最期待什么事發生?
鄭宏祝:上?;崭诖蛟煲粋€舞臺,二胡、評彈、昆曲、黃梅戲、京劇都將在這里上演。馬曉暉老師跟我說過,她將來要創作一曲《黃山頌》,等她寫出來了,不僅要在上?;崭籽?,我還要陪著她,把《黃山頌》帶去安徽,帶到全國各地去演,共同圓夢。
(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祁海群/文 圖由被訪者提供)